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
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毕业生可登录学信网学信档案板块,核实高校填报的本人毕业去向。此外,通知要求各高校:①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②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③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④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是稳定的,2019年,就业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均处于预期控制目标之内。疫情给今年的就业工作确实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总的来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是可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规模大,市场空间广,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这些都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劳动力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2019年底,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64%。9亿劳动年龄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持续释放提供了保障。中国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正在由总量优势向人均优势转变。中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中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同时,由于教育普及水平与人力资源存量水平过低,人口规模超大,新增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对于整体人力资源存量改善速度缓慢;加之世界各国人均受教育年龄持续提升,导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在全球各国排名仅从第30位提升到第28位,不及其他指标提升速度。中国人口规模大,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改善十分缓慢,高中及高中以上劳动者的比例不到30%。对于中国来说,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呈现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三类主体竞争发展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类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主体力量,截至2016年底,全国2.67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民营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占70.6%,未来民营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仍然是市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力量。
在经济增长放缓与下行的周期中,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充分满足企业对于成本管控和人才优化配置的需求。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用工模式、汲取成功管理经验,已从单一的人事服务向着中高端猎头、劳务派遣、招聘外包等多业态并存的新格局迈进,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行业规模在持续扩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部署,制定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保持较高增速。4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改革的进程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随着中国一系列产业实现升级,国家将逐步增加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