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能劳动者目前已经超过2亿 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0-12-29 14:31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我国技能劳动者目前已经超过2亿,对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就业质量非常重要。下一步,人社部将强化技能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让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要通过各种举措,加大人才供给,激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今年疫情发生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线上培训,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统一标准的技能提升体验,备受欢迎。不少培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画模拟等形式,向学员讲解工种所需素质,并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资格所需技能的课程。

包括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平台在内,国家先后遴选54家线上培训平台,面向劳动者、企业免费开放。截止今年6月底,实名注册学员超1300万人次,超1200万人次参加线上培训。

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流程,需要健全的职业资格制度和完善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组织开展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以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施工作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职业技能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延迟就业、缓减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

有关人士分析,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级人才,以学历和技能比,有时技能对企业的作用更重要更现实,因为搞经济讲究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价值。而高学历者一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要求比较高,他们中的不少人往往缺少实际操作技能,而技能型人才一般比较实用,他们对高质量的产品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而言,劳动者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无疑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