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占比有望提升至25.1%,商业变现核心直播打赏与营销,短视频平台化后新商业模式如电商直播具备新势能。快手营收从2017年的83.4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91.2亿元(复合增速117%),其中快手核心营收之一的直播收入占比逐步下降(从2017年的95.3%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68.5%);快手营收之二的在线营销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从2017年的4.7%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28.3%),2020年11月递交招股书,快手的资本化也有望带来产业链红利。
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商业变现中,2019年短视频直播打赏、在线营销市场规模分别为1400亿元、814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4166亿元、4653亿元,复合增速分别为19.9%、33.7%;未来短视频产业发展峰期如何?
中国短视频增长势头远超移动直播
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短视频平台主要可分为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类;以西瓜、秒拍为代表的资讯媒体类;以B站(bilibili)、A站(AcFun)为代表的BBS类;以陌陌、朋友圈视频为代表的SNS类;以淘宝、京东主图视频为代表的电商类;以小影、VUE为代表的工具类这六大类别。而在这六大类别中,抖音、快手牢牢占据了目前短视频市场的龙头地位。无论是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记录生活记录你”的口号,都标志着目前移动短视频应用大多都还是定位在生活分享和社交互动的泛娱乐领域,且这类依靠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分发渠道的APP,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以娱乐内容来迎合年轻用户心理需求的问题。除头部短视频市场以外,新晋入门的APP也都各自将泛娱乐内容作为自己的垂直领域主打:奶糖致力于构建属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区;超能界注重录制真人特效短视频;美拍专注打造“女生最爱的潮流短视频社区”。总体来看,虽然短视频内容在深耕垂直发展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样态,但泛娱乐内容仍是当前短视频内容的主流。
短视频独立App用户已突破4.1亿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16.5%;2017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刚刚达到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
截至2018年底,我国短视频 (含短视频) 用户规模达7.25亿,占总体网民的87.5%, 其中短视频用户以6.48亿的规模占据“C位 (核心位置) ”。2018年12月, 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长达5.69小时, 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62.9分钟。其中,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占11.4%, 超过综合视频的8.3%, 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应用类型。
2018年可谓是短视频极其重要的一年。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破5亿,这意味着平均每2个互联网用户就有1人使用短视频APP,其增长势头远超移动直播。
在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领域行业泰斗的带动、影响下,萌发于草根的短视频产业呈现出了爆发式发展,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短视频领域的经纪公司,他们擅长制造和复制IP。
短视频行业当前处于爆发增长期,表现为“竞速”和“下半场”这两个特点。前者指时间和速度的比拼,后者指巨头入场和淘汰赛的出现。从行业本身数据、市场规模,投融资等方面的数据来看,2018年短视频风口依然强劲。特别是市场规模处在成倍的攀升当中,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是57亿,预计2020年超过350亿。尽管短视频当前处于风口期,但决定向上发展的势能仍然来自内容创作方。因而,如何扶持和提升内容生产力是行业当前面对的重要的议题。目前短视频行业案例也相应地在增长,2020年将继续扩大。
截至目前,根据抖音官方数据显示,抖音的DAU已经超过2.5亿。2019年9月,快手KA客户数量突破1000家,代理商突破100家。2019年,快手累计短视频库存达130亿条,超过20万名快手创作者获得广告收益,活跃商家数超过60万。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2018年已达5.01亿人,增长率为107.0%,预计2019年增长率有所下降,用户规模将达到6.27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