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设备作为中国装机量最大的医疗影像采集设备之一,其技术及市场一直以来为外资企业所霸占,尤其是高端领域,更是难觅国产厂商身影。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人员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国产CT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国产医疗CT替代效应不断凸显。
中国医疗CT诊断设备行业起步较晚,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下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中国CT设备产品已卖往全球110多个国家。
随着国产CT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不断攻关,中国已成功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螺旋CT,并在高端医疗器械PET-CT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道路。
2013-2015年,受医疗器械反腐政策影响,国内CT机销售滞缓,保持2200台左右水平。2016后,市场好转,销量增速较快增长,2018年全年销量达3158台左右,2019年继续上升,市场规模达到225.26亿元。
2016年后CT市场保持10%以上的增速,整体保有量超19000台。2019年国内CT机保有量达25000台左右,相比2013年翻倍增长,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率低,美国每百万人口CT为33台,日本更是达到93台,但国内目前仅18台,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CT易于发现早期呈磨玻璃表现的病变。不难看出,CT影像设备及相应的快速影像分析平台,对于新冠肺炎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影像学意义。
2020年新冠肺炎的蔓延,我国对CT机的需求增长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58.8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9%。2020年受新冠肺炎的影响,中国CT设备的供给量快速增加,预计2020年中国CT设备的保有量达到29874台。
我国医学影像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CT机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上升,2019年CT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5.26亿元。但是,目前我国CT产业在核心工艺、核心材质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核心技术的突破将会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如CT扫描机探测器,拼接工艺要求极高、生产极为复杂,并且这些技术往往已经被国外龙头企业布下大量的“专利”壁垒;除此之外,对于探测器的材质要求也极高。这些均限制了我国医学影像的发展进程。因此,对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弯道超车”是我国医学影像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