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04 14:08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数据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已超10万亿元,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的自主研发技术破解了“卡脖子”难题,成为企业经营与竞争的生命线。当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如今,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2019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5.9万件,居全球首位。

2020年3月首次公布的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0.71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未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知识产权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企业市场经营与竞争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重要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人民法院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为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司法力量。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这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和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形势基础上,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产权领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的需求更为迫切。人民法院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国内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中国和世界密切互动中谋划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业,促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人民法院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以及技术类案件上诉机制等不断健全,我国每年受理超过40万件知识产权案件,已成为审理相关案件特别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树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理念,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