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过去的几年间,我国近三百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近年来,智慧城市新政频出,我国多个城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高潮。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达到300余个;智慧城市规划投资达到3万亿,建设投资达到6千亿元。比如深圳规划投资485亿,福州155亿,济南97亿,西藏日喀则市33亿,银川21亿元。同时,有1.2万余家ICT厂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系统集成三级资质以上企业7000余家,传统CT厂商,像华为、中兴,还包括互联网企业BAT;有10余万家轻应用、微服务商,提供了近740余万款智慧城市相关的APP软件。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提升全面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所谓“新型智慧城市”是指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已公布今年的投资计划,在疫情的重压下,各地方纷纷提高基建投资力度提振经济。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显示,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8.9%,中国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266亿美元。而研究机构中研普华研究院根据调研数据,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智慧投资布局推算出中国市场有望达到285亿美元。
虽然一些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也相继出台很多的措施和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只是停留在口号中,实际运作缺乏系统性的协调和管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以至于城市管理中,各行形成各自为政的措施,相关之间缺乏系统的共享和沟通,出现了智慧系统的重叠现象,导致了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而且还达不到很好的应用。不但不能方便于城市中群众,还给群众的生活造成了麻烦。所以说很多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从而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智慧应用目的缺失,丧失了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目的。智慧城市是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业进行统一的实施,才能达到高效的应用。从很多的大中城市智慧措施发展来看,缺乏必要的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实施,成为主要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