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网约车收到8.1亿订单 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11 10:07

12月网约车收到8.1亿订单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1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89.1万本、车辆运输证112.0万本。各网约车平台12月份共新注册合规驾驶员28.1万人,新注册合规车辆17.7万辆。

交通运输部介绍,2020年12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8.1亿单。其中,当月订单量超过10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按双合规完成订单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享道出行、东风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首汽约车、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万顺叫车、花小猪出行。

网约车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2018年网约车增速全面放缓,标志着行业从扩张时期逐步迈入理性发展阶段。2018年滴滴顺风车因安全问题下架以及网约车合规化进程的推进等因素的影响,网约车运力呈现收缩态势。截止2019年7月超过250个城市出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超过50%的城市对网约车的轴距、价格、车龄提出要求,超过70%的城市对驾驶员的户籍、年龄提出了要求,各地较高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减少了网约车运力。随着新业态出行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合规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共享出行行业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

多年来,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快速拓展,网约车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网上预约专车/快车用户规模增速最高。截至2018年末,中国网约专车/快车的用户规模为3.33亿人,增长速度达到40.2%,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3.30亿人,同比增长39.8%。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也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并进入了优胜劣汰的阶段。而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网约车市场也将不断扩大。

2018年网约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超过80%,在三线以下城市渗透率在57%左右,而共享汽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仅为42.1%,网约车和共享汽车行业在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此外,2018年以来,长城、上汽等传统车企和高德、携程等资本纷纷入局共享出行行业,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一汽、东风、长安等车企联合苏宁、阿里、腾讯打造T3出行,提供网约车及汽车租赁服务,美团、高德、滴滴纷纷打造聚合平台提高市场份额,网约车市场格局将呈现新的变化。

现阶段的网约车,是以私家车加盟的C2C营运模式为主的。但从整个网约车的合规趋势来看,滴滴出行、美团打车采用的是C2C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可首汽约车、曹操专车、享道出行等新兴网约车平台,它们采用的却是B2C模式。由网约车公司提供合规的网约车辆,降低司机的营运成本及风险,从而规范整个网约车的营运秩序。但B2C模式属于重资产运营,毫无疑问,这将加重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未来如果无法通过扩大市场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该重资产运营模式下将面临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