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允许进口阿根廷豆粕 今年出口豆粕超2600万吨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未知 |     2021-01-11 10:24

1月11日,今日早盘农产品集体飙升,大豆涨近5%,淀粉涨逾3%,豆粕、菜粕、玉米涨近3%。与此同时传来好消息,阿根廷农业部发表声明称,经过长达20年的谈判,中国首次允许进口阿根廷豆粕。双方官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此全球最大豆粨出口国和最大消费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外媒称之为''历史性的一刻''。由于政治动荡,今年阿根廷的通胀率一度达到55%。

为了确保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中方迟迟没有向阿根廷企业开放牲畜饲料豆粕的市场。为此阿根廷努力了20年,终于如愿以偿。中国相关部门上个月抵达阿根廷,对当地豆粕工厂进行调研,如今这么快就签署协议,看来中方对阿根廷豆粕非常满意。阿根廷豆粕进口,对我国大豆和豆粕产业未来行情影响怎么样?

大豆作为最为经济且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原料,是全球第一大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原料之一。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12月31日止当周,美国2020/21年度大豆出口净增3.7万吨,为市场年度低点,较前一周锐减95%,较前四周均值减少94%。此前预期为净增40-80万吨。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净增36.9万吨。当周美国大豆出口装船量为185.7万吨,较前一周下滑24%,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装船108.44万吨。MPOA12月马来西亚CPO毛油产量数据:西马产量下滑12.91%,东马产量下滑11.17%,沙巴产量下滑13.48%,沙捞越产量下滑5.65%,马来西亚产量下滑12.23%,预计12月毛油产量131万吨。

国内粕类市场,据统计,2020年12月份国内豆粕月度均价3157元/吨,环比下跌73元/吨。外围方面,月初美豆出口需求强劲、压榨数据良好、阿根廷工人罢工持续、南美天气依然担忧等众多利好消息刺激下,美豆继续上攻,甚至突破1200美分,国内豆粕现货在盘面刺激下也是跟随上涨明显;但国内供应充足,且美豆未能真正站稳1200美分。

供需方面,上周油厂大豆压榨量170万吨,开机率48.8%,豆粕产量135万吨,豆粕表观消费135万吨,豆粕库存97.3万吨,环比增加0.2万吨;上周油厂进口菜籽压榨量6.3万吨,开机率30.5%,菜粕产量3.4万吨,菜粕表观消费2万吨,菜粕库存3.4万吨,环比增加1.5万吨。

进口利润方面,巴西大豆近月船期cnf价格549美元/吨,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约130元/吨;加拿大菜籽近月船期cnf价格627美元/吨,进口菜籽盘面压榨利润约725元/吨。现货成交方面,华南豆粕现货基差m05-50,华南菜粕现货基差rm05-150。

此前,美国农业部发布12月供需报告。报告上调2020/2021年度美豆压榨量0.15亿蒲式耳,出口保持不变,结转库存从1.9亿蒲式耳下调至1.75亿蒲式耳,不及预期的1.69亿蒲式耳;全球范围内,下调2020/2021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从5100万吨下调至500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估维持1.33亿吨不变。

报告未调整美豆出口,2020/2021年度结转库存高于预期,报告发布后美豆冲高回落。12月份报告虽然下调了美豆的结转库存,但调整幅度不及预期,加上11月已经有了超预期的调整,12月继续调整边际效应已经大幅减弱。12月份供需报告发布,属于利多因素落地,因此并没有驱动豆粕价格上涨。

由于国内大豆进口量大,库存高企。但下游走货偏慢,近两周油厂压榨量明显下降,豆粕库存“压力山大”。被迫停机的油厂增加,近一周豆粕库存一度小幅回落,但预计未来两周压榨量将逐渐回升,分别为197万吨、206万吨,豆粕库存下降的态势较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