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腾讯音乐人推出《2020年度腾讯音乐人年度盘点报告》,从性别、地域、类型、原创作品等方面为入驻的18.5万音乐人进行数据画像。报告显示,90后、95后原创音乐人占总人数的五成,女性原创音乐人占比明显提升。数字音乐平台入驻的音乐人呈现日趋年轻化的态势。据《腾讯音乐人2020年度盘点报告》数据显示,90后、95后及00后音乐人群体超7成,已成原创音乐创作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位居榜首占29%的95后,还在求学阶段的00后更是位列第二,占到了全平台音乐人的24%。
数据显示,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6.35亿,较2018年底增长5954万,占网民整体的70.3%;手机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6.33亿,较2018年底增长7978万,占手机网民的70.5%。2019年,数字音乐作品质量持续提升、商业模式日趋完善,成为人民群众网上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数字音乐行情如何?
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要想健康运行,增强版权保护势在必行。迄今为止,国内有许多互联网企业亦逐步意识到版权问题。各企业纷纷采取多种途径,数字音乐通过与唱片公司合作、与歌手签约、与词曲作者洽谈等方式,将自己从服务提供商的身份华丽地转型成产业链的上游——内容提供商,特别是与唱片商的合作,使数字音乐下载服务呈现出逐渐规范化的趋势。
全球在数字音乐发展的早期,可行的赢利模式的缺乏使其始终难以驶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轨道。免费几乎成了数字音乐的代名词。这一难题在苹果公司手里得到了解决。
借助影响力巨大的iPod播放器,苹果公司于2003年创立了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创造了将播放器和正版音乐“捆绑”销售的数字音乐销售模式(本文第四部分我们将就 iPod+iTunes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一模式充分保障了音乐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下载一首歌9毛9(美元)的收费也贴合美国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因此,iTunes在线音乐商店迅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iPod+ITunes模式成为了数字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它为数字音乐的收费下载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样板,让全世界的唱片公司、硬件生产商、网络服务商等看到在通过网络销售正版音乐的可行性。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一模式在全世界被拷贝。数字音乐由此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阶段。
今天,中国数字音乐已经基本完成版权正版化。以网易云音乐为例,目前已经与国内外200多家音乐公司达成版权合作,获授权曲库总数超过2000万首。
而中国数字音乐的用户也在2018年突破了6亿人次,从用户规模上,仅次于社交、电商,与视频用户数相当。但是,数字音乐的商业化模式却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从目前各巨头的动作来看,大家纷纷把方目光聚焦在了音乐版权平台分发上,尤其是商用版权上。
随着中国智能终端的普及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稳步攀升。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收听在线音乐已成为常态,并逐渐发展成刚需。与此同时,中国大众消费水平与版权意识逐步增强,用户已逐步养成付费收听习惯。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广基数、高粘性、愿付费等特点,驱动市场步入商业化发展新阶段。据统计,2019年我国在线音乐用户付费产品主要为付费音乐包、数字单曲、月度会员、付费音频/视频节目,付费意愿均高于30%,其中45.5%的用户愿意为付费音乐包而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