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省份出手根治欠薪 部分地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提出惩戒措施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14 11:07

临近年底,为了让广大农民工拿到工资安心过年,11月6日起,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将在全国铺开。近期,包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等10省份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据悉,此次欠薪行动,将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部分地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提出惩戒措施,其中河南提出:落实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使欠薪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首先,制造业的用工需求收缩,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用工的主渠道。其次,用工的重点区域正在发生“位移”,中部地区正在由民工输出地逐步转化为用工“流入地”。再次,基于制造业导向的技能提升与目前服务业渐占主导的用工需求仍然存在“磨合”过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困境可能会更加凸显。

 

调查显示,45.3%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专业技能,然而却有67.1%农民工的工作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他们认为对自身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学历(占29.7%)、工作经验(占28.7%)、人际关系(占23.7%),排在最后的是技能(占3.3%),这同样说明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是不怎么需要专业技能的简单劳动,所以他们对自身工作技能提高也不是十分重视。16.3%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单位从未组织过培训。认为单位培训完全无用或作用不大的超过20%,仅有6.9%的人认为作用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接受的培训主要是安全生产制度等企业基于自身安全和管理便利而提供的培训,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提高劳动者技能。

全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000万人之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服务环节的技术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等等,都对劳动用工提出更高需求。未来农民工培训过程中就要更加注重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用工量较大的主导产业,培养更多实用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