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状 货运量和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一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20 09:19

铁路起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凭借着速度快、运输量大、准时性好和运价低的优点,铁路早在 20 世纪初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而后随着汽车的兴起,铁路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汽车运输成为新的主流。不过,铁路仍然被广泛地用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和长途客运中。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货运世界第一数据,创造了新的历史,传递的是中国铁路运输的能力,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货运结构不断优化,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57.8亿吨,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57.8亿吨,相比“十二五”增长1.7%,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的比重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其中,2020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增长91.4%,复线率由53.5%提高到59.5%,电气化率由61.8%提高到72.8%,“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同期,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49亿人,其中动车组发送90亿人,相比“十二五”分别增长41%、152%。

目前,铁路货运经过不断探索和改革,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优化完善了一批系统配套、换乘便捷、智慧高效、立体开发、站城融合的客运综合枢纽。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有机衔接、优势互补、联程运输。同时,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专特运以及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中的骨干和枢纽作用有效加强,铁路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降低了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十三五”期间,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断完善,累计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600亿元。在运价降低的同时,效率和品质逐步提升。高铁快运覆盖全国80多座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建立跨省市运输协调机制;中欧班列通达国内29座城市,欧洲97座城市。

2021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1.12亿人、货物发送量37亿吨;扎实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全面完成铁路投资任务,投产新线370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