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明朗 投资已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20 14:29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电力报告指出,虽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电力市场需求明显下滑,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却呈加速之势,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大幅缩减,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快速提升至近30%,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力来源之一。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基建”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用能需求将逐渐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电力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力成本也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尤其是数据中心企业的“重要负担”。

未来40年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逐步完成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CCUS等零碳和负碳技术排放行业将迎来比较快速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将加速推进。

同时,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投入,风电和光伏行业正在加速进入“平价”时代,在部分地区其经济性甚至可以与火电抗衡。

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已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应用规模、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纳利用、政策体系、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增大,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是2015年的1.7倍;技术装备水平显著进步,水电、风电、光伏、锂电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开发利用经济性快速提升,初步实现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消纳利用问题有效缓解,初步实现利用率95%的目标;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引导可再生能源有序健康发展。

近十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电力消费增量中占比52%,而“十三五”前几年,中国占比仅38%(其中水电占12%,新能源占26%),电力系统绿色转型进度滞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统筹做好国土、消纳等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

“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实现全面平价,部分地区将实现低价。2025年陆上风电投资有望降至5.2~7元/瓦,上网电价有望降至0.23~0.4元/千瓦时;光伏发电投资有望降至3~3.8元/瓦,上网电价有望降至0.20~0.38元/千瓦时。他还指出,未来,光伏组件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硅片大尺寸、电池片薄片化成为发展趋势,电池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双面组件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