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知识付费平台着力提升内容的含金量,并不意味着平台推出的内容越曲高和寡、高深莫测越好。恰恰相反,由于多数付费用户只是抱着轻松愉悦的态度期望学而有获,所以,相关平台能不能找准适宜的用户群体,能不能觅得契合用户兴趣的知识领域,能不能把用户关注的知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考验着平台运营者的眼光与能力。事实上,知识付费平台运营者不断打造出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也不完全基于运营者的天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平台运营者善于把握市场,善于与用户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深耕相应的知识领域,努力使平台内容的含金量成色更足、维护时间更久。这样才能增强平台自身的发展活力,在以更具性价比的文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由2015年的231.1亿美元提升到2019年的4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5.4%。2019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未来知识产权市场行情如何?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已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核心关键。深入落实创新驱动,还需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和保障,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0年前10个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3.2万件,同比增长11.2%。2019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5.9万件,首次跃居全球首位。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技实力大大增强,在专利授权量等方面已经处于领先位置。但在科技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质量、专利授权率等方面仍有差距。在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一些行业标准制定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范围仍然具有局限性。在专利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为推动关键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下一步,我国将强化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评议和战略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幅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严厉打击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同时,做好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对接,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指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
当前,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已开始进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其中较为典型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在2006年正式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同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模式;武汉基于北京、上海浦东的模式基础上也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工作。
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全国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推出了两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首先于2009年1月启动了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市、湖南湘潭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西南昌市等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同年9月,又启动了四川成都市、广东广州市、广东东莞市、湖北宜昌市、江苏无锡市、浙江温州市等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承担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专业评估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等重要任务。
当前,浙江省杭州市在“平台+银行+担保公司”合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杭州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杭州银行、中国银行滨江支行、杭州高科技担保公司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合作战略协议,共同推动该模式。同时,浙江省还开始启动商标专用权直接质押贷款。浙江省工商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规定》,拥有商标专用权的企业只要向银行提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申请,在经过商标专用权评估、银行核审、银企双方签订《商标专用权质押书面合同》,并取得工商总局出具的《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证》后,即可获得银行贷款。江苏省也开创了国内首笔无资产抵押、无第三方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将企业拥有的5项软件产品著作权作进行质押登记作为贷款担保,获得了南京银行200万元的贷款。这些做法均为其他地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