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有望逐步回归常年水平 2021年蔬菜产业集聚地逐渐显现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2021-01-26 10:56

据介绍,蔬菜价格年度间季节性波动规律较为明显,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春节前,由于越冬反季节设施生产、采收成本增加,同时受节日消费拉动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容易出现季节性走高。目前,华北、东北、西北等大城市均已建立耐储蔬菜库存,将结合市场形势及时投放,确保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在加强储备调节的同时,切实做好产销衔接,保障蔬菜运输畅通、配送到位,充分利用平价商店等渠道稳定蔬菜价格。对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该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一次性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500多万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同时,冬春蔬菜品种类型丰富多样,质量好,结构优,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7.6%。随着相关措施落实以及气温逐渐回暖,蔬菜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蔬菜行业市场前景如何?

目前,价格每公斤6元以上,环比涨两成,同比涨幅在50%左右。数据显示,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48元,环比跌3.7%。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2日回应说,当前冬春蔬菜整体供给能力稳中有升,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预计随着相关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蔬菜价格整体上行趋势将会缓解,有望逐步回归到常年同期水平。

为做好蔬菜市场保供稳价,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生产调度。切实加强蔬菜生产,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快生菜和北方地区的大棚菜生产,推动本地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积极对接外地货源、提前签订合同。二是强化产销衔接。保障蔬菜运输畅通、配送到位,充分利用平价商店等渠道稳定蔬菜价格。三是加强储备调节。华北、东北、西北等大城市均已建立耐储蔬菜库存,将结合市场形势及时投放,确保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四是兜住民生底线。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一次性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蔬菜加工全行业销售收入接近7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300余家,合计销售收入为4000亿元以上,在全行业收入中的占比为53%。我国蔬菜加工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低。

蔬菜产品主要包括生鲜蔬菜、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汁、蔬菜罐头等类别。在加工技术及装备方面,我国蔬菜加工行业正在不断进步,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产业集聚地逐渐显现,如西北番茄酱加工基地、东南沿海干制、罐头、速冻、腌制蔬菜加工基地等,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蔬菜消费以生鲜为主,蔬菜加工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仍较落后。我国蔬菜加工所需的原料,其供应基地规模化发展不足,供应的蔬菜质量高低不一;蔬菜加工装备制造水平偏低,在关键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蔬菜加工的深度不够,产品品种较为单一,规模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整体来看,我国蔬菜加工行业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发展尚不成熟,国际竞争力较低。

随着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保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据优势的同时,还将增加对中亚、中东及非洲地区的贸易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在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上都将面临出口国及沿线国家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乏力及发达国家贸易战的挑战。

中国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10.5%左右,与30%的临界点尚有较大差距。除了因国内人工、技术、服务成本增加等导致比较效益增长减缓的内部因素以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相对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中国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近年来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番茄酱被检出亚硝酸盐含量高而停止购买合同,出口到德国的番茄酱要求检验杀灭聚酯、百菌清等项目和出具符合欧盟农药残留标准的证明,自身质量安全水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番茄产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