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发展历程介绍 受国家鼓励电厂数量逐年上升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27 09:20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

生物质发电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受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丹麦等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进行发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众多国家都得到了发展与应用。其中丹麦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成就最为显著,从建成投运世界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迄今为止,丹麦已经创建了一百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占到了整个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标杆。

一般认为,我国生物质发电上网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从广义上来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配热电厂的热电联供模式已在甘蔗制糖、造纸造板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国家鼓励生物质发电发展政策的出台,生物质能发电厂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厂数量和能源份额都在逐年上升。

生物质能源因为其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现有的资源,转化成日常经济和生活所必须的能源动力,是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区域所蕴含的生物质资源各有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各区域对于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丰富的华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山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相对匮乏,且山区原料收集运输困难,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较少。垃圾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地区的发展规模较大,其在全国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高达56%。

依据各个区域资源的不同,国家制定的各类生物质能源建设规模中,也有所侧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不同生物质能源的布局。

全国生物天然气建设布局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天然气示范县数量达160个,种植养殖大县数量达到300个东北地区作为农林生物质富集地区,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8550万吨,粪便理论资源量达到14250万吨,其生物天然气发电规模达到18亿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