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再上新台阶 2020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达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1-29 14:38

“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做好“六稳”“六保”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提升,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能从侧面反映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截至2020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达到709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印证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旨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带来的资金紧张难题。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目前,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商业模式竞争阶段。无论是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的投资布局,上市知识产权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创业公司在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的创业,无不着眼于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作出成就的企业,均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领域的翘楚。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实现较快增长。这是中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印证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效,表明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