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降至51.3% 我国制造业总体扩张势头有所放缓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2-02 09:4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2021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51%及以上。分项指数变化显示,1月份市场供需增速有所下降,仍保持在较好水平,其中消费品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大中小型企业均保持稳定运行,市场对后市预期较为乐观。制造业如何保持高增长?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

采购经理指数一般指PMI指数。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意思是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景气度总体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3%、52.4%和52.8%,比上月回落0.6、3.3和2.3个百分点,均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经济延续上升势头,实现良好开局。1月份,制造业PMI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是很大,仍保持在51.3%的较好水平。市场供需基本稳定,新订单指数为52.3%,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保持在50%以上区间,国内外市场需求继续上升。结合来看,经济延续前期较快上升趋势,向好发展势头未改,新年里实现良好开局。

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51.3%,但连续7个月位于51.0%及以上区间。春节前后是我国制造业传统淡季,加之近期局部聚集性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制造业总体扩张势头有所放缓。

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总体稳定,小型企业景气度回升。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虽低于上月0.6和1.3个百分点,但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52.0%及以上,对支撑制造业稳步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型企业PMI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景气度仍偏弱。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3%,较上月回落0.7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6.0%,行业增长较快;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产需有所回落。从地区情况看,本月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有调查企业反映近期生产、采购、运输等活动面临一些困难。

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前期圣诞季海外需求集中释放,叠加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部分企业外贸订单有所减少,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2%和49.8%,低于上月1.1和0.6个百分点。虽然制造业进出口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农副食品加工、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位于51.0%以上,反映出这些行业的外贸业务比上月有所增加。

假日效应带动消费品行业回暖。消费品行业PMI为52.3%,高于上月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加快。从产需情况看,消费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分别为54.1%和55.2%,比上月上升1.5和4.3个百分点,显示出随着春节假日临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释放明显,企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

智能制造是指工厂将生产设备、无线信号连接和传感器集成到一个生态系统平台中,这个生态系统可以监督整个生产线流程并自主执行决策。这个系统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集成与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智能制造是生产领域的典型代表。自动化改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式。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应从制造环节开始,自动化改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自动化器械代替人工;二是以智能化器械代替非智能化器械,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纺机等,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呈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等六个重要趋势。报告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正日益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主要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均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攻方向,一些跨国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智能化改造、先进机器人研发的投入力度,传统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变。我国正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向中高端层面发展,明确了高端制造领域的主攻方向,突出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智能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资金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规模产业和科研基金投入,将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资源,解决智能制造企业孵化、发展、扩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及资源引进、配置问题。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国制造业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在行业形势及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规模已经达到15000亿元。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下行趋势,各国对于制造业发展愈发重视,纷纷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战略由此不断升温。目前,因此,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智能制造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