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销售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
自2015年开始,全球的保险科技融资额开始快速增长,2019年的融资额同比增长高达58%。同时中国的保险科技融资额增长同样迅速,与国际步调一致。保险科技的应用最终能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通过创新的产品及服务覆盖更广阔的客户群体,增加销量,因此资本的涌入是有利可图的。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消费者投保越来越便捷。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测算,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394.4亿元,同比增长12.2%。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也暴露出一些隐患和问题,银保监会2019年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约1.99万件。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月1日起施行。
事实上,早在2018年10月,银监会就发出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征求意见函,之后又经历了几次讨论和调整。作为消费者,以后可以多关注网络保险产品,不要太相信不合格的主体。互联网保险业务与线下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业务与非保险辅助业务等的界限和独立性。一直是困扰监管和行业实践的重要法律问题,直接决定了相关机构的许可要求和业务模式合规性,对保险科技行业影响巨大。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技术领域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保险技术交易模式合规性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央行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国保监会发行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证券业协会发行的《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治理之工作指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等。以及上交所对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码分公司的上市查询意见,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的重要性。
随着保险行业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监管制度的完善,互联网及科技应用与传统保险行业结合逐步成熟,产生新保险科技业态的同时,改进传统保险的客户体验,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改善经营成果。运营和管理模式视角下,互联网及科技应用主要针对传统保险行业的线上化销售、客户获取及体验改善、科技赋能运营管理、客户生态构建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