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一词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
2020年5月27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0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目前,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商业模式竞争阶段。无论是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的投资布局,上市知识产权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创业公司在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的创业,无不着眼于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作出成就的企业,均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领域的翘楚。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实现较快增长。这是中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印证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效,表明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2020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构建横纵协调、点面结合、社会共治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全国“一张网”。
目前,我国共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1000余家,2020年共办理维权援助申请3.3万余件,提供咨询指导服务4.3万余次。另外,目前全国参与维权援助服务的高校达194个、社会组织386个,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5200余人,维权援助专家5100余人。2020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改版上线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线上服务平台,进一步方便了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维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
“十三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
商标方面,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3017.3万件;累计注册区域品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192件、地理标志商标6085件,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91件,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超过1万亿元。
“十三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达到709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由2015年的231.1亿美元提升到2019年的4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5.4%;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130项,创造新增销售额超1万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
近年来,我国每年受理超过40万件知识产权案件,已成为审理相关案件特别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仅是我国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承诺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更有力。高效的执法司法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民法典准确适用,全面清理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增强法律实施效果,制定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植物新品种、商标、著作权、药品专利、数据产权等相关司法解释,加强刑事、民事、行政各领域的严格保护,把法律保护落到实处。
中国“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