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指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网络保险无论从概念、市场还是到经营范围,都有广阔的空间以待发展了。
2012年-2015年,我国互联网保费规模迅速从111亿元扩张到2234亿元,CAGR高达172%,近年来有所波动,纠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2019年又恢复增长至2696亿元,预计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提升和使用互联网购买保险产品习惯的增强,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2012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仅有0.7%,2015年增长至9.2%的高点,2020年上半年达到6.5%,随着消费者教育的加强,保险行业向互联网渠道转型可期。
整体而言我国互联网保险规模较小,但是增长势头强劲。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291.15亿元,占整体保费收入的1.7%左右。以汽车保险销售为例,中国的车险网络销售比率仅仅只有1%左右,而美国已经达到了30%-50%,英国达到了45%左右,亚洲邻国日韩达到了41%和20%,是我国的几十倍以上。以此推演,未来我国的互联网保险销售空间巨大。
从渠道角度分析,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经营模式仍然呈现以第三方平台(渠道)合作为主,公司自营平台(官网)为辅的发展格局。据统计,61家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51家公司通过公司自营平台展开经营,50家公司采用自营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双管齐下”的模式,整体与2018年保持一致。2019年通过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619.8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63.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87.2%;通过自营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37.9亿元,同比增长18.2%,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12.8%。
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主要分为官方自营渠道和第三方渠道。从渠道侧市场份额来看,第三方渠道占据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得益于互联网保险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在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增长疲软的背景下,通过第三方渠道的产生的保费在互联网财产险领域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而互联网人身险领域中第三方渠道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
相比于官方自营渠道,第三方网络平台拥有更多的用户场景,而专业保险中介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两者都不仅仅是销售方式的转变,而是赋予了更多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