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李克强指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李克强指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多措并举扩大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19-2025年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并要求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国际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线,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了。所以“我们的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2018年全年各类型企业粮食收购达3.6亿吨,其中夏粮收购比重超过90%,秋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达85%,消化库存近1.3亿吨。2018年,通过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竞价销售累计成交政策性稻谷856.2万吨 (不含定向销售及划转)。
2018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推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适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活动。各地立足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法律支撑,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和执法督查。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加快推动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对粮食物流管理标准的监督。
2018年我国各地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粮食安全有效保障等优化商业模式,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和粮食商品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建设,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探索营销模式及供应链创新。内引外联,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粮食”创新流通方式,多元化产销对接形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各类粮油成交量达2亿吨,总计金额达3 800亿元,为国家粮食去库存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我国以降本增效为重要内容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得以稳妥推进,以重视法规为重要内容的粮食物流监管工作得到更加规范的推进,以转型升级为重要特征的粮食军需民食得到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标准化得到进一步推进,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粮食物流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粮食物流设施联通得到切实推进,“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风险防范得到日益重视,“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展望2019年,我国如何科学与有效解决稻谷库存过亿吨的难题日益迫切,“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将得到高度重视与切实推进,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