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起诉APP商标侵权获赔100万 严打恶意专利和商标申请行为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3-29 14:24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庆德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发布。杭州铁路运输法院认为,海南庆德公司未经许可,在与涉案商标核定使用服务项目同种的服务上使用与涉案商标近似的标识,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构成对蚂蚁集团公司第 17251846 号“蚂蚁借呗”、第 13602490 号“蚂蚁金服”、第 16919180 号“蚂蚁花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告海南庆德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实施侵犯原告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 17251846 号“蚂蚁借呗”、第 13602490 号“蚂蚁金服”、第 16919180 号“蚂蚁花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共计 100 万元;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涉案APP上刊登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

蚂蚁集团公司提出诉讼称,海南庆德公司在其金融贷款产品上使用的“蚂蚁贷款借呗”“蚂蚁借呗贷款花呗”“蚂蚁贷款”标识,与涉案商标主要部分一致,且使用了企业字号中具有极高显著性的“蚂蚁”字样,且使用在了与涉案商标核定使用类别相同的“金融贷款服务”上,恶意明显,极易构成相关公众的混淆,构成对涉案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印发通知,今年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专利、商标代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加快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代理行为,严厉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持续严厉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加强对平台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引导规范,严厉打击伪造、变造法律文件印章等行为,加强与日常监管和长效机制的衔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监督作用,保持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的高压态势。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

发明专利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一种专利。中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三种,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019年1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4.2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3.2万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执业专利代理师达到1.8668万人,专利代理机构达到2195家,专利代理行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19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5.9万件,跃居世界第一。

2010年至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由100提升至279.2,中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在过去是“短板”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领域,2020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5176件,同比增长78.2%,发证5262件,同比增长111.6%。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也不断创新发展,“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取得一批务实成果。比如2019年,中国与欧盟完成历时8年的中欧地区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对地理标志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并在附录中纳入双方各275项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