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如何做好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4-08 10:49

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短视频吃掉用户的大量碎片时间,有更强的时间粘性、更年轻的用户群、更好的变现方式。

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短视频平台主要可分为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类;以西瓜、秒拍为代表的资讯媒体类;以B站(bilibili)、A站(AcFun)为代表的BBS类;以陌陌、朋友圈视频为代表的SNS类;以淘宝、京东主图视频为代表的电商类;以小影、VUE为代表的工具类这六大类别。而在这六大类别中,抖音、快手牢牢占据了目前短视频市场的龙头地位。总体来看,虽然短视频内容在深耕垂直发展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样态,但泛娱乐内容仍是当前短视频内容的主流。

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3亿元,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2021年预计接近2000亿元。近年短视频平台不断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探索,一方面成为创新性新媒体营销平台,另一方面也结合直播带货迎来新的增长点,市场仍将进一步发展。

但是,纵观各大平台的短视频内容,来源于违法剪辑传统媒体机构的节目影像和未经授权引用的影视节目片段的侵权行为仍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内容生产者的版权意识,解决全行业迅猛发展背后庞大的短视频数量需求和高质量原创短视频所需成本之间的矛盾?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仍将是短视频内容生产持续发展的一大痛点。

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的最新高发地带。有调查数据显示,短视频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超过九成。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就累计监测疑似侵权链接1602.69万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约谈相关短视频平台,但收效并不明显。短视频侵权素材获取门槛低,只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就能获得种类繁多的“搬运素材。从侵权手法上来看,影视“搬运号”打着“作品评价”的名义,明目张胆剪辑、“搬运”热播影片和电视剧,并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牟取利益。除了将内容直接“搬运”,短视频创意和形式的模仿也引起争议,

为进一步引导我国短视频行业日趋规范化,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大短视频监管力度的同时,对内容原创的保护也提上了日程。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降低原创作品权利人的维权门槛和维权成本,如通过明确侵权作品的性质、建立侵权损失评估标准等方式实现;另一方面要考虑推出优化授权许可模式,如通过建立影视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引入知识共享协议模式等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