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新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海洋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效率,益于海洋低碳经济稳健发展,开发海洋新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能源已成为迫切需要。由于海洋能地域性强、能量密度低,海洋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设备建造、维护成本高,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要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还需要依靠科技的创新以及产业技术的进步。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新能源资源丰富,仅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就达7.5亿千瓦,相当于陆地风能的3倍。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能源开发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以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为代表的海洋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据统计,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70%以上。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被世界各国提上了议程,人们开始利用风、太阳、海水等自然资源来提取新型清洁能源。如今,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利用海水潮流发电仍正处于起步阶段。
潮流能作为海洋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在众多基金项目和示范项目的支持下,潮流能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化的开发项目在未来的几年也将不断建成。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已有较大规模的项目在实施当中,未来几年将会有数个十兆瓦级电站建成,潮流能发电距离人类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近。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山东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的位势。
目前,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对于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来说,面对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强势竞争,想要突围,成为最大“赢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