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CBDC发展状况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在受访的60多家央行里,逾80%正在从事CBDC的研究、试验与开发,至少36家央行已发布数字货币工作进展。其中,10%国家央行已上线CBDC试点项目。目前,包括巴哈马、乌拉圭、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泰国、柬埔寨等国已发行CBDC,中国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则在积极开展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测试。相比而言,欧洲、美国等国CBDC研发仍在研究实验阶段,仅有新加坡Ubin、加拿大Jasper相关研发进展稍快一步。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球66家回应调查的央行中,约80%的央行正在开展数字货币相关研发工作,约40%的央行,如日本、瑞士等国的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已从概念研究阶段发展至测试或概念验证阶段;还有10%的央行,如法国、瑞典、新加坡、泰国等国央行已开展相关试点计划。未来数字货币市场行情如何?
数字货币世界中最令人兴奋的扩张渠道之一是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探索与那些需要帮助稳定和恢复本币汇率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
目前,比特币交易尚在灰色地带游离,随着未来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及推出,对虚拟货币的管控或打压力度将加大,比特币的投资空间会大大压缩。专家表示,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国家或组织为其背书,也没有和任何实物资产挂钩,当主权国家宣布比特币非法时,比特币可能会一文不值。
如今现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不断下降,非现金支付方式越来越重要。根据数据,中国现金(M0)占M1的比例从2013年18%下降到2018年的13%,瑞典等北欧国家的M0/M1比例甚至已经降到了5%以下,据统计,全球每年通过银行进行的跨境支付规模达25万亿-30万亿美元,全年总交易次数100亿-150亿笔,每笔交易需缴纳费用30-40美元。除此之外,整个清算流程据国际咨询公司Oliver Wyman估计每年为市场增加了650~800亿美元的成本。非现金时代将助推数字货币的发展。总的来说,比特币和数字货币领域充满了新的机遇。
在未来数字经济社会,以及全球性的地域政治、地域经济竞争过程中,金融安全至关重要。数字货币工具的数字化全球化已经初见端倪。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80%的中央银行已经启动数字货币的研发,今年4月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试点,这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
目前,银行电子化的贷款流程和处理流程仍然存在大量重复的人力工作,而作为贷款发放的基础支撑,很多抵押品存在定价不实或抵押多次甚至无抵押品等情况。可以考虑利用数字货币对银行的抵押品进行定价和交易追踪: 理论上,数字货币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实现,将消除抵押品被多次抵押的情况; 利用数字货币来发放贷款并构建数字化流程将使银行业精简成本、提高效率,数字化的抵押贷款申请流程可以在云端以自动化的方式建立和处理 。
近年来,基于商业汇票的各类票据市场业务快速增长,票据理财产品成为互联网理财的热门领域,但国内现行的汇票业务仍有约70% 为纸质交易,供应链金融也还高度依赖人工成本。未来如果实现票据数字货币化并采用区块链交易,将使票据、资金、理财计划等相关信息更加透明,借助智能合约生成借贷双方不可伪造、公开唯一的电子合同,直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是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能防止一票多卖,及时追踪到资金流向,保障投资者权利,降低监管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