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全国各地将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届时将有119种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据了解,医保目录药品主要适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报销,本次医保目录调整新增119个药品,涉及31个临床组别,涵盖了消化道类、心血管类、内分泌类、肿瘤类等多种疾病。新版医保目录执行后,四个国产PD-1抗癌药品、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所列药品将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新版医保目录实施后,既能够减轻参保患者的用药负担,也使医保药品目录的结构得到优化升级。除新增药品外,新版医保目录还将原医保目录中临床价值不高的29种药品进行调出,优化了医保目录药品结构。
医保部门利用药品准入医保目录的“团购优势”,通过以量换价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0.64%。除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降价外,14种医保目录内原有药品也进行了价格谈判,平均降价43.46%。未来药品市场行情如何?
目前,我国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防治人民疾病、恢复健康、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许多企业开始跨界转生产口罩。医药生物业界也是传染病的短期优惠主题之一。2020年春节疫情的爆发促进了我国网络医疗的短期需求,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也随之爆发。
目前,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却并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并与各地不断推出政策助推产业发展,业内普遍认为,中医药产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而受此影响,国内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也必将加速。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医药产业在政策助力下,通过不断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迎来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并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医疗体制改革、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明显,有利于国内医药市场的高速发展,2011 -2018年,我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从2011年的8,097亿元迅速增加到2018年的17,131韩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30%。综上所述,朝阳医院原副院长认为,我国医药行业在过去10多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后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广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医药工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从1978年到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防治人民疾病、恢复健康、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30年,形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互联网为依托、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来看,互联网+中医药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其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并贯穿中医药服务、产业、文化、传承等各方面。
面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药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等情况,要想稳稳的占据市场份额,就必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在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的情况下,坚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将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