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2%,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6%和48.3%,比上月回落1.8和1.1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有所放慢。
2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5%,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降低。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较上月下降。未来制造业市场行情如何?
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将带动超过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营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加速创新,2020年打造出了多项标杆项目。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工业互联网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曾经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如今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助力下变得不一样了。上海某公司最近研发的电动自卸车,装有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自动运行、接收和执行云端服务器发来的指令,大大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无人车自动配料、AI(人工智能)图像质检……位于杭州的某光伏组件智能工厂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实惠。“得益于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并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工厂每年在人工成本方面节省约5236万元,生产效率提高17.5%,增产约6亿元。
智能矿山、智慧工厂……通过连接大量工业设备“上云”、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协同,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据统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带动超过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