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晶圆厂正考虑将上市时间提前 未来芯片短缺影响将逐步化解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3-10 09:19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背景下,龙头厂商的扩产意愿格外强烈。据外媒报道,世界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 Foundries)近日表示,计划投资14亿美元用于扩大其在全球的制造能力。芯片短缺似乎为代工龙头提供了绝佳的上市时机。格芯原计划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上市,如今正考虑将上市时间提前到2021年底。

据悉,晶圆是指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在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种电路元件结构,而成为有特定电性功能的集成电路产品。晶圆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壳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矿石经由电弧炉提炼,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了高纯度的多晶硅,其纯度高达99.999999999%。

在中国,目前晶圆加工的企业主要是晶圆代工企业,而且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是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虽然国内晶圆加工的企业也有,但是不足100家。

目前晶圆加工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晶圆厂的工人,在中国的晶圆厂有将近100座,大部分晶圆厂的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若按一个晶圆厂员工人数为750人计算,那么中国有将近7.5万人从事晶圆加工的工作。

中国的每月百万片晶圆产能目标,不包括那些在中国制造芯片的外商;例如在西安设厂的三星、在无锡设厂的SK海力士、在大连设厂的英特尔,以及在成都设厂的德州仪器。该目标雄心勃勃,中国则向来擅长执行大型国家计划,例如建立高速铁路系统,以及达到一年2,200万辆汽车的产量。

未来芯片短缺影响将逐步化解

随着国内企业逐步加大芯片的生产,相信汽车芯片的短缺在目前不会造成行业太大缺货影响,未来的影响也会逐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