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 各大城市数字人民币试点购物消费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3-23 14:37

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六大国有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它们是国内使用最多的银行,覆盖面极广,这六家银行跟进代表着数字人民币要普及的信号。上海市民在六大银行的网点可以申请测试白名单,参与数字人民币测试。

申请测试有的需要柜台登记,大部分可以通过扫码申请,不过申请时间不确定,后台会根据客户进行筛选,然后确定白名单。据了解,并非所有申请人员都可以获得通过,有的客户在申请环节并未满足要求。

自从去年深圳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苏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纷纷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相信不久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使用这种新形式货币购物消费。

深圳“龙华数字人民币春节留深红包”活动、苏州“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京东专场”、北京“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活动……随着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多地开花”,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截至3月16日,刚在“襁褓里”试点的数字人民币已经“满百天”,对于这样一个“新生儿”而言,京东科技等综合技术服务商作用功不可没。

2020年9月,京东科技集团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构成,不过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由“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逐渐扩展到“三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

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立足点主要聚焦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通过数字经济新业态提振市场、拉动经济和促进就业。另外随着我国“新基建”投资布局的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和数字化大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总体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数字技术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数字经济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颁发给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家电信运营商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从而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后第五个正式商用5G的国家。5G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数字信息传输的速率,一旦进入大规模的商用时代,必然会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助力,进而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2020年5G商用将会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可以说,随着中国移动支付、人像识别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及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进,中国每年将以超过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产生和复制数据,或将于2025年成为G20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