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背后的信息过度搜集引争议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态势愈加严峻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     2021-03-23 15:43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信息系统的各种威胁、攻击以及基于此的犯罪行为持续增长,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逐步呈现出攻击工具专业化、目的商业化、行为组织化的特点。如今,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给顾客带来了便利,但也暗藏“强制关注”的陷阱,引发过度收集信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问题。

近日,深圳市消委会正式启动扫码消费问题监督工作。据介绍,深圳市消委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初步调查,共走访了36个大中型商超,26个连锁餐饮品牌共计260个门店。统计数据显示,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其中95.64%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超9成商家都有上述强制行为,以实现精准营销。律师表示,该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若商家故意泄露信息,或将涉及刑事犯罪。

“扫码点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收集信息的问题。实际上,在点餐这个场景下并不需要收集那么多信息,同时还要警惕商家滥用这些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早就有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换言之,如果商家强制消费者必须扫码才能点单,无疑是违法的。即便是消费者自愿扫码点单,部分餐厅强制关注公众号,甚至填写姓名、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更是严重违法。

随着5G移动通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呈现垂直化、专业化和平台化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显。移动互联网应用(APP)的种类和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正逐渐成为用户信息数据的主要入口和核心载体。APP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态势愈加严峻,侵害用户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受到国家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

APP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投诉量急剧上升,严重侵犯用户权益、影响产业发展、甚至威胁国家安全。2019年11、12月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收到用户APP投诉4900余条,投诉内容涉及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权限申请、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使用、个性化服务、账号注销等多个方面,其中几类问题尤为突出,账号注销难比例高达到30%,私自共享给第三方比例为21%,不给权限不让用比例为14%,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比例为11%,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比例为7%,过度索取权限比例为7%,频繁申请权限比例为1%。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政府、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需求层次也不断延伸。总体来看,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投入占IT总投入比重相对较小、行业成长空间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达到510亿元。随着信息安全的进一步普及、应用,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达到620亿元。

由于网络安全行业和IT投入直接相关,IT投入可预期将持续增长,而且,在政策及安全事件的驱动下,占总的IT投入比重有望提升,因此,从长期来看,网络安全行业是一个市场空间长期向上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