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 患者却称在医院根本买不到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     2021-04-07 16:16

我国肿瘤患病人数居全球之首,肿瘤是全球至今尚未攻克的疾病,我国更是肿瘤负担最重的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由于癌症患者中晚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症状,因而抗癌药种类中包含癌痛药。

一直以来,抗癌药都是国家医保谈判的重点。2020年底的新一轮医保谈判成效显著。根据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共有162种药品参与了谈判,其中119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3月1日,最新的2020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开始生效,一大批新进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开始大降价,并且可以进行医保报销。这本来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反馈,新进入医保的这些抗癌药,在医院根本买不到。

从2018年5月1日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并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这将对后市医药股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将该类药品进口税率调整为0则一方面有利于当肿瘤药药品进入中国市场,既有利于提高当前进口药企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新获批研发的创新肿瘤药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降低进口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在我国肿瘤药市场中,具有较好疗效的药品大多被进口药企垄断,尤其是肿瘤靶向药,国内企业少之又少。全球性跨国药企在中国大多均有肿瘤药的布局,如罗氏、赛诺菲、诺华、辉瑞、礼来这些企业是我国肿瘤药市场排名靠前的跨国药企,多数企业均有两个及以上肿瘤药布局。

肿瘤靶向药受到国家医保政策的鼓励,2017年谈判成功的36个品种中,其中有半数是肿瘤用药,预计未来随着进口肿瘤药零关税的实施,这类药品品种会更加丰富,市场有望迎来大爆发。在肿瘤靶向药迎来多重利好的同时,肿瘤中成药则遭遇多重政策冲击。在2015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重点监控用药、辅助用药目录,国家药价调控、药占比、集中招标采购等多种控制措施的实施,肿瘤中成药尤其是注射剂的销售受到较大的影响。预计近两年肿瘤中成药的年均增速在个位百分数,不少企业出现销售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