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代步工具俨然已成为小汽车,而随着汽车的广泛应用,车贷行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风口。
目前,全国以无抵押、无担保、不查征信、不走流水的贷款形式为诱饵,骗取被害人制卡费和激活费的案件是当前高发案件类型之一。所谓的“零首付贷款买车”基本都是骗局。其实,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被害人急需资金、无征信、存在不良记录等无法通过银行办理贷款的心理,以无抵押、无征信要求、黑白户均可办理等诱饵蒙骗被害人,诱导被害人交纳开卡费、激活费、包装费等。
数据显示,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监管系统收到消费者对新网银行的投诉举报显著上升,车贷方面的投诉举报数量位列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位,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违规放款、对车贷金额存在异议、贷款息费过高、暴力催收等方面。
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汽车消费领域迎来重大利好。业界普遍认为,2021年汽车金融行业也将受益于此,万亿级车贷市场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2019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体规模达到约1.7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9年度)》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人民币7193.8亿元,增幅13.1%。零售贷款车辆为664.6万辆,占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的25.8%,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
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中国的征信系统还在完善,因为缺乏准确的信用评级,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得知消费者的真实收入水平。为了盈利,吸引消费者进行信贷业务,一些金融公司对于客户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加以甄别和筛选,贸然进行放贷,这样就加剧了坏账的发生、呆账的发生,行业风险加剧。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大部分愿意现金购车。人们更愿意去攒钱来一次购车,不愿参与信贷业务,对于汽车信贷的接受程度偏低。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目前,中国市场的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18%,而相比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覆盖面达到了70%~80%,仍有很大的差距及发展潜力。随着更多厂商(尤其是本土厂商)更广泛地参与到汽车金融业务中来,将会加速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