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6天3次发文 IPO审核骤然降温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综合 |     2021-02-05 09:47

据悉,1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以及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了规范,着力加大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力度,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2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主要包括了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相关问题以及常见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其目的也是在于进一步压严压实“两个责任”,把好上市企业入口关。2月3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保荐业务现场督导》,督促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勤勉尽责,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职责。

2021年伊始,IPO审核迅速降温,在现场检查这根“大棒”下,主动撤销首发申请的企业已达23家。

截至2月3日,2021年已有26家企业的上市进程切换为“终止审核”状态,其中2家为主板,1家为中小板,其余23家来自已经实施注册制审核发行制度的科创板和创业板。2020年共有77家首发企业终止审核,其中第四季度为47家,而2020年前三季度仅30家。

在上述23家首发企业中,仅有2家是因为上市委审核不通过而终止审核,其余21家均为上会前主动撤销首发申请。

科创板趋势与创业板一致,最近两个月已有25家企业主动撤销首发申请。根据统计,科创板在2021年1月共有10家企业主动撤回首发申请,2020年12月则有15家,其中12月8日和1月25日均有3家企业主动撤回。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试点、循序渐进,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力争在科创板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的新老股东利益平衡,并促进现有市场形成良好预期。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8月8日,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

2019年8月,为落实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公司)并购重组注册制试点改革要求,建立高效的并购重组制度,规范科创公司并购重组行为,证监会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特别规定》。

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在这样的市场定位下,科创板要顺利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打好“创新牌”。

中央决定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上交所发挥市场功能、弥补制度短板、增强包容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

科创板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科创板行业的市场规模、科创板市场供需求状况、科创板市场竞争状况和科创板主要企业经营情况、科创板市场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对科创板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中研普华凭借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总结出完整的产业研究方法,建立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提供研究覆盖面最为广泛、数据资源最为强大、市场研究最为深刻的行业研究报告系列。报告在公司多年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公司资深研究团队对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且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中研普华数据库,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中国市场上最权威、有效的研究产品。科创板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分析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投资价值,同时提出行业投资策略、生产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