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份起施行,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许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不少女性因怀孕、哺乳等生理特质或家庭角色而遭到拒绝。除了性别歧视,有些公司对年龄、相貌、身材也有特殊的要求。职场上,大家有遇到过“就业歧视”过吗?
2021年3月份,各项新规定也将正式施行,涉及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疫情防控、金融市场乱象等社会热点。其中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以及惩戒学生可以批评训导打哪不能伤害侮辱等几条是最受关注的几条。《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新规定: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其招聘信息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规定还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
此外,《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也自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则,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其中,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2020年是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最严峻、政策力度最大、工作要求最高的一年。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将创新高,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其中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4.3万人。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昨日,市教委、市人社局联合部署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40余项就业“护航”措施将陆续实施。
按教育部就业率统计口径,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新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仍维持在24.3万人,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预计6.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举办面向重点省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等的招聘引才推介活动,会同社会招聘机构办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以多种方式做好就业促进工作。
我国经济的规模大,市场空间广,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这些都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的大国,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将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据悉,每年递增几十万的就业大军让这些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据悉,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