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制定下达了全区2021年度林草重点任务预安排计划,共安排造林种草155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森林资源管护7904万亩,松材线虫防治43万亩,生态护林员63128人等,目前任务已全部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和局直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要求,结合实施重点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油茶“双千”计划等项目科学完成各项造林种草计划任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局直属单位要抓紧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审批等工作,主动对接国土三调数据,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禁止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对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的,不能核实造林面积,不计入造林任务完成面积上图入库。
据了解,我国“十三五”期间加快实施造林绿化和重点区域工程建设,在各地深入广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5年来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达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新增国家森林城市98个。未来造林产业市场行情如何?
我国林业正在稳步发展,林业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速达到21.96%。截止2014年年末,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40万亿元。从分产业看,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已由“十一五”末期的39:52:9,调整为目前的34:52:14,以林业旅游与休闲为主的林业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林业产业增长速度最快,增速都超过20%。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8.96%。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国林业经历了粗放型、集约型的阶段,现在正在向着现代化迈进,林业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了林业发展现代化的关键。首先要制定林业信息化的对象和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开展集成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并随着林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逐渐构建起完善的林业信息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林业的信息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及2016-2018年、2018-2020年营造林三年滚动计划。《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将尽责形式丰富拓展到八大类几十种,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达到15个,初步实现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5年来,我国加大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一批地方重点生态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按照突出重点、规模治理的思路,在三北地区启动了9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开展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流域3个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有力弥补了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短板。
同时,我国还持续推进了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国家森林城市98个,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94个,22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17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森林县城、森林小镇,认定发布国家森林乡村7586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1平方米。完成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开展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全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超过90%。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完成国土绿化面积6.89亿亩,其中造林绿化面积5.29亿亩,完成森林抚育6.38亿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如期完成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