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而去年火箭首发失利之后,一位有着航天梦的中学生给科研人员写信,讲述了自己对于失利原因的分析。在信件寄出约一周后,便收到了科研人员的回信。网友表示,有此传承,未来可期!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今年开启空间站建设,预计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其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发射货运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通过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空间站。
2020年6月23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借由此次发射,中国的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顺利在全球垄断市场中凿开了一个口子,实现了中国的又一个全面技术自主。
军事领域的精确制导、自动驾驶技术、精密农业、民航飞机高精度起飞降落自主导航、超大工程定位……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系统航空航天工程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的逐渐完善,一个千亿级市场正待爆发。
中国力压英国和德国成为排名第三的国家,航空航天市场估值为610亿美元。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渴望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强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最近的五年规划非常重视建立一个与西方大国对等的本土航空航天生态系统。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部分活动都集中于飞机和航天器的国内市场销售,以及中国商飞C919等新项目的研发。
回望“十三五”,在外部风险与挑战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依旧稳健前行。从2016年到201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持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十四五”规划时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 ,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实施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提供有力政策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航空航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北京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将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卓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