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公布新版免疫规划方案 儿童疫苗补种年龄放宽至18岁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腾讯网 |     2021-03-16 09:38

儿童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儿童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儿童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儿童疫苗亦称为菌苗。儿童疫苗分为活儿童疫苗和死儿童疫苗两种。常用的活儿童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儿童疫苗、麻疹儿童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儿童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近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公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对疫苗接种年龄、接种部位、补种原则等内容作出最新规划与调整。同2016年版比,儿童疫苗补种年龄上限从14周岁提高到了18周岁。新版程序及说明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优化调整部分接种程序和剂型,二是对长期困扰基层医疗工作者、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问题进行了说明。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按照国家的程序规定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也是必须要接种的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新版方案主要有以下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补种年龄延长。根据新版方案,补种通用原则为“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小于18周岁人群”。新版方案实施前,我国儿童疫苗的补种年龄截至14周岁。新版方案补种年龄延长,将会有更多孩子通过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为自身建立起健康屏障。

第二个变化是“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儿童、正在接受全身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等特殊儿童的疫苗接种,此前大多依据临床医生的接种经验或专家共识。而此次方案对这部分儿童如何接种增加了说明。

第三个变化是“部分疫苗有了更细致规划的接种要求”。比如:乙肝疫苗接种中,对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而之前的时间是24小时。对于低体重出生儿的疫苗接种,新版方案里也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国家对婴幼儿、儿童疫苗接种有相关规定,部分疫苗要求必须接种。当前,中国儿童疫苗市场的行业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远远超过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到2022年,我国儿童疫苗市场将达到156亿元。

近年来,我国疫苗进口比例持续走低,国产厂商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从事儿童疫苗开发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有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辽宁成大等企业。和海外市场有所区别,我国国内的疫苗市场集中度较低。创新产品基本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对价格敏感度比较强烈。而且没有政府采购的情况下,二类苗需求市场较为分散,企业的先入优势不如海外市场明显。整体而言,我国的儿童疫苗市场仍存在巨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