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 未来养老金市场规模预测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3-18 09:23

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更加均衡完善。

人社部介绍,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与职业关联,由国家政策引导、单位和职工参与,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督。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年金制度已覆盖近6600万职工,基金累计规模逾3.1万亿元。2007~2019年企业年金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7.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保制度建立已有近30年历程,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快速发展,各类养老基金积累已超10万亿元规模,投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多类金融机构都积极参与到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的建设中,比如基金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等。

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第三支柱增强国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缓解未来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减轻公共养老金负担,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营造空间,实现养老三支柱的相对均衡。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较大,有助于纠正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失衡。2017年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年金险为主)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养老保险(退休后分期领取)的保费收入为1500亿元,占比仅为4.4%,有效保单件数只有1348万件,有效承保人次只有1707万。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国民退休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失衡。

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覆盖率低,规模偏小,因此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是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将加速入市,短期内入市规模或超过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