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加紧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11家企业被约

 行业动态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2021-03-19 14:38

网信办目前加紧制定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而在法律层面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建立数据资源的确权、开放、流通以及交易的相关制度,从而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为我们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网信办发布公告称,监管机构约谈了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字节跳动等11家科技公司,原因是这些公司有语音社交软件或涉“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近期未履行安全评估程序”。

公告显示,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工作。下一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督促属地互联网企业严格遵守《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被约谈的企业包括映客、小米、快手、字节跳动、鲸准数服、云账户、喜马拉雅、阿里巴巴、网易云音乐、腾讯、去演。据公告,这些企业被约谈的原因为未就其上线新应用服务或使用新技术等变化向网信办提交报告。

目前,中国信息安全产业针对各类网络威胁行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护、监管、控制能力,市场开发潜力得到不断提升。最近几年,信息安全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用户认可的良性循环中稳步成长,本土企业实力逐步加强。安全产品结构日益丰富,网络边界安全、内网信息安全及外网信息交换安全等领域全面发展;安全标准、安全芯片、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不断增强。2019年9月2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随着“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层定调,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创新。

2019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2574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9.3%。2019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12.4%。2020年前三季度,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35162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0.2%,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1269.8亿美元,2011-2019年全球信息安全市场总收入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信息安全市场总收入为1241.2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全球网络信息市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至202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美元。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发展速度相比全球安全市场更为迅猛。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495.2亿元,增长率为20.9%,该增速远超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未来几年中,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安全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物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其投入将持续增加,到2021年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将达到926.8亿元。

信息安全以政府和大型国企投资为主。目前,中国信息安全产业链中,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电信、金融、能源等信息化程度高且对信息较敏感的行业。而在投入来源中,政府领域的信息安全投入占比最大,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电信(18.7%)和金融(17.9%)领域。信息安全以政府和大型国企投资为主,企业投入占比较低,这是因为信息安全的投入对于公司而言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只有出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才能凸显其价值。从市场格局上看,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的特点。与全球成熟的信息安全市场相比,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前五名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29%左右,而全球市场为44%左右,未来国内市场集中度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发展机遇

信息安全投资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收益,安全事件和政策法规催生的下游需求是信息安全产业增长的主要推 动因素。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信息安全保护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全 球各国政府不断细化完善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大信息安全领域投入力度,以提升整体信息安 全防御水平,驱动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快速增长。